勉鈴圖片(勉鈴)

摘要: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。勉鈴圖片,勉鈴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今兒個我讓各位再次開開眼。這又是一件古物,喚叫“勉鈴”。大約是明萬歷年間從緬甸傳來的一種...

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。勉鈴圖片,勉鈴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
今兒個我讓各位再次開開眼。

這又是一件古物,喚叫“勉鈴”。大約是明萬歷年間從緬甸傳來的一種房中用器,在《金X梅》第十六回說過這件東西:“原是番兵出產,逢人薦轉在京。身軀瘦小內玲瓏,得人輕借力,展轉作蟬鳴。解使佳人心顫,慣能助腎威風。號稱金面勇先鋒,戰降功第一,揚名勉子鈴。”

至于這件東西的功效,作者也有說明:

婦人問道:是什么東西,怎的把人半邊胳膊都麻了?西門慶解答道:“這東西名喚做勉鈴,南方緬甸國出來的。好的也值四五兩銀子。先把它放入爐內,然后行事,妙不可言。

這種勉鈴,似乎還有多種款式,在明代小說《繡榻野史》中,說到有一種緬鈴,節選內容麻氏道:“大嫂真個快活,方才流出來的,等我摸看。”摸看了緬鈴,道:“圓圓的,怎么在里面會滾動?”金氏道:“這是云南緬甸國里出產的,里邊放了水銀,外邊包了金子一層,燒汁一遍,又包了金子一層,這是七層金子包的,緬鈴里邊水銀流出,震的金子亂滾。”

*今有“城會玩”,看多了,我覺得應為“古會玩”才對啊。

想去以前看過一些特別逗的文章,比如從某某的詩分析他登的樓,分析當時的建筑風土人情。問題是那樓當時早毀了,人家寫詩只是在想象里登個樓而已。

還有金瓶梅。以前有個學者看到西門慶潘金蓮尋歡作樂,拿出勉鈴。西門慶道:“先把它放入爐內,然后行事,妙不可言。”

這學者就呆呆困惑了。“此物全書中找不出用法所在。金蓮拿了它一會兒把胳膊都麻了,可見其分量不輕!至于放入爐中然后行事,是指放入火爐中燒熱或燒紅,這與行房又有何關?真令人百思不解。”

如果自己沒搞過創作,對世情八卦人心了解太少,見識狹窄,最好還是別做什么研究,不通之極。

文人的創作,可以醞釀幾年十幾年,突然找一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時間地點事由寫出來。一首詩,作者題記交代在某一天某個地方因為某個事情而寫,其實原始動機往往藏在許多年前,根本沒有老實交代。創作者是有很多障眼法的,很多指東打西,虛虛實實,很多故意遮掩。有些單純天真的研究者就會誤入歧途,亂花迷眼。

想做好研究,先要有一顆八卦之心。洞察人性一扒到底。

本文勉鈴圖片,勉鈴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